相关内容
-
中国陶瓷企业破局之道: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发力
“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将为中国陶瓷行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与澎湃动力
-
中越双边贸易额有望创下2000亿美元纪录,陶瓷行业占比多少?
2024年1-9月,中国与越南双边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903.7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
-
日用陶瓷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路在何方?
2014至2023这十年间,中国日用陶瓷产量始终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
华为Mate70发布对中国陶瓷行业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多元融合的设计理念;极致贴心的用户体验;全方位强化品牌建设;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体系的发展,耐火材料工业的技术质量也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陶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波谲云诡,陶瓷行业下游产业发展受阻,步入平台调整期,这一波动迅速传导至上游,致使陶瓷耐火材料产业渐趋饱和,结构性过剩问题凸显,陶瓷耐火材料企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瓷砖市场波动,陶瓷耐材寻机破局
2023年,全球瓷砖行业经历了显著调整,产量收缩至159.37亿平方米,较2022年下滑了5.5%。近年来,中国瓷砖市场规模虽有所波动,但整体保持较大规模,作为全球最大的瓷砖生产和消费市场,中国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不过,产能与消费量的双降却不容忽视,就产能而言,2024年瓷砖产能为122亿平方米,比过去两年下降了2.77%。消费端受房地产开发投资趋冷以及全装修配套规模缩减等不利因素制约,下滑趋势显著。2024年1-11月,中国瓷砖消费规模8370.8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38%。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陶瓷耐火材料企业面临的严峻现实。作为陶瓷产业的上游供应者,耐火材料的需求总量随之下滑,市场考验重重。此时,透明的市场信息、先进的技术装备以及高效的引领平台,成为中国陶瓷耐材企业破局重生、重铸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陶瓷装备材料旗舰级展会,致力于推动陶瓷装备材料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旨在构建一个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促进资源共享,并在智能装备、先进技术、新型材料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通过这个平台,全球耐火材料产业能够拓展边界,取得新的突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而出。
双碳引领变革,耐材产业升级图强
当下,我国正全力推进碳中和战略,强化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举措,这不仅契合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潮流,更是耐火材料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4 年度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重点领域》,已将耐火材料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国际标准化建设等列为重点攻坚方向。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检测检验集团即将于 2025 年 3 月实施的《绿色产品评价 耐火材料》国家标准(GB/T 44333-2024),为耐火材料产业的未来发展勾勒出新的规划蓝图与严苛要求。
在诸多因素交织与政策导向的双重作用下,全球陶瓷企业对耐火产品的制造工艺与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耐火材料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战略布局,深入推进产业升级,聚焦技术迭代、节能低碳、绿色制造等核心领域,持续优化产品品质,推动产业从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科技赋能驱动,耐材多元创新发展
尽管挑战重重,但在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轮驱动下,陶瓷耐材行业依然蕴含着广阔的发展潜力与机遇。
装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研制耐火材料行业关键设备及其制造技术,全面提升行业的装备水平及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是我国做强耐火材料行业的一项紧迫任务。
在第39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上,多家企业将亮出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智能化技术,如金鸿新材料对称料、填料、冲压、检测等工序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生产效率提高2倍,产品成品率提升到98%以上;在智能化装备方面,华澳科技建设智能化生产车间,实现了全工序智能化操作,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综合生产成本降低30%;在数字化技术方面,华岩工业建立数字化过程控制系统,确保产品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和可追溯性。这些企业的实践成果,彰显了耐火材料行业在智能生产线领域的蓬勃创新活力。
行业转型,节能绿色制造
耐火材料行业与环保紧密相连,其产品对于下游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因此绿色制造转型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第 39 届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积极响应这一趋势,汇聚多家绿色耐材企业,为下游产业提供一站式绿色解决方案。
从生产应用层面来看,宏大采用1600型高温隧道窑制造高品质绝热耐火材料制品及不定型浇注料,尾气排放达到更高环保标准,余热循环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勇博的陶瓷生产用棚板及其挤压成型装置大幅优化散热效果;山田首创的大型碳化硅反应烧结智能成套生产线通过智能温度监控,实现能耗的有效降低。
从材料应用维度出发,金刚集团的碳化硅辊棒以卓越的抗腐蚀性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百德的碳化硅承烧板采取双螺旋挤出工艺和高吨位压制工艺制作,减轻窑具重量,提高炉池装载率,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绿能的纳米板隔热效能远超传统材料3-4倍,节能效果突出;西海岸的莫来石轻质耐火材料节能优势明显,比普通耐火材料节能 15% 以上;沈阳星光的STARLIGHT系列碳化硅制品在日用瓷与卫浴洁具行业展现出轻质节能、寿命长久的卓越特性。
技术革新,接轨先进水平
随着材料科学、工艺技术等各领域不断发展,耐火行业的新型耐材不断涌现,产品标准水平提高,满足新型的工业需求。此次展会上,华美面对“卡脖子”难题,强化科技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公司开发的十几种高新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中加的无压烧结碳化硅方梁辊棒,因其材料中无游离硅,所以具有更高纯度、更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又耐磨,能在苛刻环境使用,服役寿命长;RSB的辊筒采用了顶级原材料进行专门配制和生产,确保辊筒在每个不同的烧制周期内都能达到完美的性能,适配多种工况;创导制定的新企业标准使产品质量达国际水平,其抗热震高温材料为陶瓷工业高温领域提供了热工解决方案;致达引进德国生产技术,采用欧洲标准开发的反应碳化硅产品,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酸碱腐蚀、抗氧化、强度高、导热性能好等特性;意达陶形成了优于国标的企业产品标准,耐火产品具有低热导率、低热容、低杂质含量、热态耐压强度高等特点;雷晶以高科技化学胶体法甩丝制成的多晶莫来石纤维,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超轻质耐高温绝热。
把握外贸契机,耐材乘势开启新程
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中国陶瓷产品出口量累计 1775.9万吨,同比上升3.1%。在国内陶瓷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出海成为众多陶企寻求突破的重要路径,而那些掌握创新技术、智能设备与高效生产模式的企业在海外市场更具竞争优势。
随着欧美地区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贸易关系的不断深化,加之亚洲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海外市场消费新趋势日益凸显,新需求与新技术成为陶瓷企业交流的焦点话题,也为耐火材料企业孕育了新的增长点与机遇窗口。
那么,如何精准把握新市场信息,助力耐火材料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答案尽在中国国际陶瓷工业展。展会集技术交流、资源整合、品牌推广、商务合作为一体,深入全球多个陶瓷主产国,精心布局国际网络,为中国陶瓷耐火材料企业搭建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交流桥梁,推动产业革新与升华。
陶瓷耐火材料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技术创新的加速迭代、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环保生产的稳步转型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