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
行业数据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6881.80亿元
名词解释:BHI
BHI为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的简称。是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立项、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编制并发布的一个建材家居终端卖场的景气度指数。它是从全国各指定的集中采集点采集了50000家建材家居商户(铺)的相关数据编制而成。BHI反映了建材家居装饰装修材料的景气度及市场走向,同时与国家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对比,还能反映出房地产刚性需求的强弱。
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6月份为121.61,环比下跌4.42点,同比上涨4.97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6月销售额为1351.06亿元,环比上涨4.89%,同比上涨7.93%;1-6月累计销售额为6881.80亿元,同比下跌8.12%。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行业研究部就本期BHI数据解读:6月BHI受天气炎热、南方多雨等季节因素影响而有所回落,全国建材家居市场步入传统夏日淡季。2024上半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国建材家居市场上半年“内卷”(行业日益加剧的竞争,俗称“内卷”)加剧,但行业整体仍然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
分析全国房地产市场情况:2024年以来,全国新房市场整体延续调整态势,二手房市场在“以价换量”带动下,成交保持一定规模,但房地产整体下行压力仍较大。在此背景下,上半年中央、各部门多次部署房地产工作,进一步明确政策调整方向的同时,释放更加积极的市场信号,提振市场预期。随着“5·17”新政等政策的落地,部分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成交率率先好转,但新房市场整体尚未明显改善,政策见效仍需时间。
6月市场方面,新房市场部分,受部分城市优质改善项目入市带动,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随着“5·17”新政的落地实施,叠加房企年中业绩冲刺,一线城市及部分核心城市成交明显回暖。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6421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5%,同比上涨1.5%。
二手房市场方面,“以价换量”趋势仍然延续,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继续下行,且随着“5·17”新政效用的显现,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持续上涨。数据显示:6月全国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14762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73%,同比下跌6.25%。
其次
分析全国建材家居市场情况:6月南方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部分地区则开启高温闷热模式,本月BHI在传统家装淡季高位回落属情理之中。但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激励、端午假期的助推,以及“618”大型促销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再加上企业的半年冲量策略,使得6月出现“看少买多”的现象,6月BHI分指数“人气指数”环比下跌62.87点的情况下,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达1351.06亿元,环比上涨4.89%。
与全国房地产市场唇齿相依的全国建材家居市场,上半年行业竞争日渐加剧,市场“体感”仍然不好。上半年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累计销售额为6881.80亿元,同比下跌8.12%。这也与去年上半年疫情积压的建材家居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数据基数较高有关。行业的发展往往机遇与挑战并存,行业“内卷”的同时,仍要关注到上半年全国建材家居市场展现出的诸多特点:
一是,近年来协会曾多次解读到的,建材家居以存量房再装修(二次、三次等)为主导的市场份额在逐步增大。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比来看,随着泛家居市场存量时代的到来,新房市场对建材家居市场的催动效应将变得有限,存量房产再装修市场未来将成为驱动我国建材家居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二是,6月BHI分指数“出租率指数”为90.56点,环比下跌0.02点,同比下跌1.78点。2020年以来,该分指数一直处于较低点位(2019年同期,该值为95.52),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行业流量呈碎片化趋势使得部分终端卖场空置率持续走高,传统建材家居卖场运营压力较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三是,从建材家居消费需求侧来看,35岁以下消费者对环保健康、科技智能等升级型需求日益凸显,且智能美观也是当前“以旧换新”的重要消费动机。在当前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新的消费方向和应用场景应运而生,智能家居作为新兴的消费应用场景,正成为市场发展的新契机和增长点。
由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6月PMI为49.5%,景气度与上月持平,仍处于荣枯线以下,经济面对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半年行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消费信心和市场环境仍需继续提振和改善,但家居建材消费作为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支撑行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下半年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推动新型消费快速增长等政策红利将持续见效,行业发展信心将进一步恢复。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将在行业“内卷”中,积极为企业寻找“释卷”道路。建议企业理性看待市场变化,积极探寻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机遇,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